透析人工血管狹窄,怎麼解決?
對於長期接受血液透析的腎友來說,人工血管是維持透析順利進行的重要「生命線」。然而,隨著時間推移,人工血管可能會發生狹窄,影響血流暢通,甚至導致透析效率下降。面對這種情況,醫生有哪些治療方式可以幫助腎友維持良好的透析品質呢?
🔎 為什麼人工血管會狹窄?
人工血管狹窄主要發生在以下兩個常見部位:
🔸 人工血管的出口處:這是血流進入靜脈的地方,長時間使用後可能會因為血管內膜增生而變窄。
🔸 穿刺部位(透析打針的地方):長期重複穿刺會導致血管內壁受損、增厚,導致狹窄或血栓形成。
治療方式有哪些?
📌氣球擴張術(Balloon Angioplasty)—首選治療方式
✔ 治療方式:醫生會在血管攝影室內進行局部麻醉,利用導管技術將一根特殊的氣球導管送入狹窄處,然後充氣擴張,使血流恢復暢通。
✔ 優點:手術時間短、恢復快、不需開刀,適合大多數狹窄患者。
✔ 可能的問題:部分病人可能在短時間內復發,需要再次擴張或進一步治療。
如果氣球擴張無效,還有這兩種選擇
📌 支架置入術(Stent Placement)
✔ 治療方式:當氣球擴張效果不佳時,醫生可在狹窄部位放置金屬支架,幫助血管保持暢通。
✔ 優點:手術傷口小、恢復快,且支架能有效防止血管再次塌陷。
✔ 健保給付:目前在台灣,部分血管狹窄情況可使用健保給付的「帶膜支架」治療。
📌 傳統開刀手術(Surgical Revision)
✔ 治療方式:外科醫師直接將狹窄的人工血管切除,並以人工血管移植或繞道手術進行修補。
✔ 優點:適合嚴重狹窄或多次復發的患者,能根治狹窄問題。
✔ 缺點:手術較大、恢復期較長,但可提供長期穩定的透析血管通路。
👨⚕️ 找對專家,讓透析更順利,如果腎友發現透析過程中血流不順、透析效果變差,可能就是血管狹窄的警訊!建議儘早尋求有經驗的血管外科醫師評估,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以確保透析順暢、提升生活品質。
🎯 早發現、早治療,讓透析不卡關!
人工血管的健康對透析患者至關重要,定期檢查、及時治療狹窄問題,能有效延長血管使用壽命,避免突發性阻塞影響透析。腎友們應與醫療團隊密切合作,確保血液透析的「生命線」保持暢通,維持穩定的透析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