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臟病初期的飲食原則

雖然慢性腎臟病初期(一、二期)症狀不明顯,但透過尿液、血液檢測可發現異常,例如排尿異常、蛋白尿或血尿等。如果及早發現,就能透過飲食調整與健康管理來減緩腎功能惡化。

1. 攝取適量的優質蛋白質

👉🏻 為何要選擇優質蛋白質? 腎臟的主要功能之一是過濾體內的廢物,而蛋白質的代謝會產生含氮廢物,增加腎臟負擔。因此,應適量攝取蛋白質,如:
✔ 蛋白(避免蛋黃)
✔ 魚類(如鮭魚、鱈魚)
✔ 瘦肉(如雞胸肉、瘦牛肉)
✔ 豆製品(如豆腐,但要注意磷含量)

2. 攝取足夠的熱量

👉🏻 避免肌肉流失,維持身體機能 當熱量攝取不足時,身體可能會分解肌肉作為能量,導致尿毒素增加,加重腎臟負擔。因此,患者應適當補充健康熱量來源,如:
✔ 糙米、燕麥等全穀類
✔ 健康脂肪(如橄欖油、堅果)
✔ 適量的水果(低鉀水果,如蘋果、葡萄)

3. 控制磷攝取,保護骨骼健康

👉🏻 避免高磷食物,防止骨質流失與血管鈣化 腎臟無法有效排除過多的磷,當磷累積在體內,會導致骨骼流失鈣質、皮膚搔癢、血管鈣化等問題。 
❌ 加工食品(如火腿、香腸、罐頭食品)
❌ 乳製品(如牛奶、起司)
❌ 堅果、可樂(含磷酸鹽)
可選擇低磷食物:白米飯、蛋白、低磷奶製品(如米漿)

4. 控制鉀攝取,避免心律不整

👉🏻 高血鉀危險,恐引發心律不整! 腎臟受損會影響鉀的代謝,若血鉀過高,可能會引起心律不整、肌肉無力,甚至危及生命。
🚫 避免高鉀食物
❌ 香蕉、橘子、奇異果
❌ 深綠色蔬菜(如菠菜、苋菜)
❌ 馬鈴薯、地瓜(可透過燙煮減少鉀含量)
選擇低鉀食物:蘋果、葡萄、梨子、白蘿蔔

5. 控制鈉攝取,穩定血壓

👉🏻 過量鈉攝取會導致水腫、高血壓 鈉攝取過多會使水分滯留體內,增加腎臟負擔,導致血壓升高、水腫等問題。
🚫 避免高鈉食物
❌ 醃漬食品(如泡菜、醬菜)
❌ 速食、加工食品(如洋芋片、罐頭食品)
❌ 過量醬油、味精
健康調味替代品:新鮮香草(如九層塔、香菜)、檸檬汁、蒜頭


結語:

慢性腎臟病初期是調整生活習慣的黃金期,只要掌握正確的飲食原則,避免過量攝取蛋白質、磷、鉀、鈉,並補充足夠的熱量,就能有效減緩腎功能衰退。此外,定期回診、監測腎功能指標也是關鍵。從今天開始,透過飲食管理來愛護你的腎臟,讓健康長久陪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