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慢性腎臟病進入第五期(末期腎病),腎功能無法有效排除體內廢物與多餘水分,容易引發尿毒症等嚴重併發症。此時,除了必須嚴格控制飲食、血壓、血糖及預防貧血與營養不良外,選擇適合自己的腎臟替代療法也變得至關重要。
❗ 請及早與專科醫師討論治療方案,做好腎臟替代療法的準備! ❗
腎臟替代療法選擇、優缺點與適合對象解析
1. 腹膜透析(俗稱「洗肚子」)
治療方式說明:
腹膜透析需先透過手術在腹部植入導管,然後將透析液注入腹腔,利用腹膜的滲透壓作用清除體內廢物與多餘水分。此療法可在家中進行,讓患者享有較高的治療彈性。
-
好處:
-
家庭治療: 可在家中自行操作,節省往返醫療中心的時間。
-
自主性強: 能根據個人生活節奏調整透析時間與頻率。
-
-
須注意:
-
感染風險: 導管長期留置可能增加腹膜炎等感染機會。
-
操作要求高: 需要嚴格遵守無菌操作與流程,否則可能影響治療效果。
-
-
適合的人:
-
自我管理能力佳者: 居住環境適合進行居家透析、能夠嚴格遵循治療流程的患者。
-
無嚴重腹部疾病史: 過去無重大腹部手術或反覆腹膜感染病史的患者較適合。
-
2. 血液透析(俗稱「洗腎」)
治療方式說明:
血液透析利用透析機器及人工腎臟過濾血液中的毒素與多餘水分。患者需每週前往透析中心進行2至3次治療,每次約4小時,並需提前建立良好的血管通路(瘻管或導管)。
-
好處:
-
專業看護: 在透析中心接受醫療團隊的專業監控,安全性較高。
-
技術成熟: 血液透析設備與流程成熟,適用範圍廣泛。
-
-
須注意:
-
需到診所治療:須定期前往透析中心,可能影響工作與日常活動。
-
血管通路風險: 要注意血管通路出現感染等問題
-
-
適合的人:
-
需醫療團隊看護者: 適合需要醫護人員定期監控,且對居家自我管理要求較低的患者。
-
無法適應居家治療: 行動不便或家中環境不適合進行無菌操作者較適合選擇血液透析
-
3. 腎臟移植
治療方式說明:
腎臟移植是將健康腎臟移植到患者體內,以恢復正常腎功能。移植成功後,患者雖可獲得接近正常的生活品質,但必須長期服用抗排斥藥物,並定期追蹤健康狀況。
-
好處:
-
接近正常生活: 移植成功後可大幅提升生活品質,恢復日常生活能力。
-
長期效果佳: 適合期望長期恢復正常腎功能的患者。
-
-
須注意:
-
手術風險: 移植手術及術後康復期間存在一定風險。
-
藥物副作用: 長期使用抗排斥藥物可能導致感染、骨質疏鬆等副作用。
-
等待時間長: 符合條件的捐贈腎臟可能等待時間較長,且成功率受多種因素影響。
-
-
適合的人:
-
體質較佳者: 適合身體狀況良好、無重大手術禁忌的患者。
-
能長期配合治療: 願意並能夠接受終生抗排斥藥物治療,並定期追蹤健康狀況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