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健檢時,常常會拿到一張「腎臟檢查」的報告,上面有好多數字,什麼 eGFR、肌酸酐,看了頭昏眼花。其實不用太擔心,只要抓住幾個重點,就能知道腎臟大概好不好。今天就用簡單的方式,跟大家說明這些數字代表什麼。

腎臟檢查主要看什麼?

腎臟是身體的「過濾器」,幫忙把廢物和多餘的水分排出去。檢查腎臟健康,最常看到這幾個項目:

  • 肌酸酐:血液裡的代謝廢物,腎臟要把它排掉。太高可能代表腎臟有點累了。

  • eGFR:這是醫師算出來的「腎功能分數」,比單純看肌酸酐更準。

  • 尿蛋白:如果尿液裡出現蛋白質,表示腎臟的「濾網」可能有破洞。


eGFR 數字怎麼看?

eGFR 就像是「腎臟打分數」,分數越高越健康:

  • 90 分以上:很正常

  • 60–89 分:有點下降,要留意

  • 30–59 分:腎臟功能減半,要好好控制飲食、血壓、血糖

  • 15–29 分:腎臟很辛苦,可能要準備洗腎

  • 不到 15 分:腎臟快不行了,常需要洗腎或換腎


肌酸酐數字高要緊嗎?

肌酸酐是檢查腎臟最常見的指標。正常數字大概是:

  • 男性:0.7–1.3 mg/dL

  • 女性:0.6–1.1 mg/dL

數字高,表示腎臟排廢物比較吃力。但要注意,肌酸酐會受到「肌肉量」影響,壯的男生數值可能比較高,所以還要一起看 eGFR 才準。


檢查報告怎麼看比較安心?

  1. 不要只看一次:數字要持續追蹤,才能知道腎臟有沒有慢慢變差。

  2. 搭配尿液檢查:除了血液數字,尿蛋白也很重要。

  3. 慢性病要注意:有糖尿病、高血壓的人,更需要定期檢查腎臟。


常見問題(FAQ)

Q:多久要做一次腎臟檢查?
A:一般人一年一次就夠了;如果有糖尿病、高血壓或腎臟病,建議 3–6 個月追蹤一次。

Q:肌酸酐正常,就代表腎臟沒問題嗎?
A:不一定。因為肌酸酐有時到腎臟壞掉一半才會顯示異常,所以最好一起看 eGFR 和尿蛋白。

Q:eGFR 低,是不是一定要洗腎?
A:不是。只有 eGFR 低於 15,並且出現明顯症狀(例如全身水腫、噁心、呼吸困難)時,醫師才會建議洗腎。


結論:學會看懂數字,保護腎臟健康

腎臟檢查的重點就是 eGFR、肌酸酐和尿液檢查。只要定期檢查,提早發現問題,再配合飲食控制和醫師建議,就能延緩腎臟惡化。記得:腎臟雖然沉默,但數字會提醒我們要多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