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期以後的慢性腎臟病患者,如果雞、豬、魚、牛等肉類的量減少一半時,每天都要吃富含熱量但是蛋白質含量很少的食物,例如:地瓜 、米粉、冬粉、粄條、太白粉、番薯粉、藕粉、澄粉、粉圓、西谷米等這一類的食物。這類食物通常被稱為低蛋白食物,能提供熱量但是不會產生尿毒素或產生的尿毒素很低,每天至少要吃 1-2 碗,才會讓你有能量、有體力、精神會比較好且體重不會減輕,是能減少尿毒素產生且讓營養變好的食物
減少肉類攝取的時候會比較沒有飽足感、容易餓,但是飯或麵等澱粉類又不能多吃。因此,慢性腎臟病患可以吃地瓜(番薯)、冬粉、米粉來加飽足感。但是要注意地瓜的鉀離子很高,所以要吃水煮過的地瓜不能吃烤地瓜。地瓜水煮時其中的鉀離子會溶在水裡,地瓜內的鉀就會少很多。所以吃地瓜湯時,只能吃地瓜而不能喝湯;煮地瓜飯或地瓜稀飯時,地瓜不能直接與米或飯一起煮,地瓜要先用水煮過再加到飯中。此外,如果想把地瓜點心吃,可以將地瓜外皮刷洗乾淨後用水煮熟,取出來放凉後冷凍儲存,一次可以多煮幾個,想吃的時候解凍就可以吃,也可以再用烤箱把外皮烤焦,味道就會與烤地瓜一樣。
烹調冬粉、米粉、粄條等則要注意,油炒的方式可以提供更多的熱量比較好,但不論是煮冬粉米粉湯或炒冬粉米粉時,都不能用高湯,因為高湯含有很多磷與鉀離子,腎功能不好時磷與鉀都排不出去,對慢性腎臟病患而言,這兩個離子都是毒素,要盡量減少。
低蛋白食物的製作或烹調需要時間與技巧,對多數人來說不容易準備也不可口。冬粉、米粉這類食物的味道是來自高湯,與米飯不同,沒有高湯調味就不好吃,因此很少有患者能長期持續食用。慢性腎臟病患如果不方便烹調製作或不喜歡吃上述的低蛋白食物,可以選用高熱量低蛋白質的營養品來補充。臨床經驗與研究上都顯示,使用營養品比較容易獲得足夠熱量,長期的營養狀態也比較好。
而這類提供慢性腎臟病患補充熱量的營養品,主要成分是經過處理的醣類與油脂,對血糖與血脂的影響小,有些還會添加腎臟病患需要的維生素與礦物質及纖維素。目前市面上的低蛋白高熱量營養品種類很多,所含的蛋白質量也不同,也有很多宣稱可以給腎臟病患者喝的營養品其實並不適合還未洗腎的病患使用,所以要小心選擇。最好在與營養師討論後,選擇適合自己狀況的營養品來補充,才能獲得最佳的效益。
對於需要吃飯才有飽足感的患者,目前也有低蛋白米可以選用。低蛋白米是經過特殊處理,去除白米中含有的蛋白質後的米粒,所以煮出來是幾乎不含低生物價蛋白質的飯,因此沒有糖尿病的慢性腎臟病患可以不限量食用,不但可以吃到足夠的熱量,同時也會有飽足感。臨床經驗發現,以低蛋白米取代一般白米,能夠讓慢性腎臟病患者長期維持低蛋白質飲食,且獲得足夠熱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