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每一個長期服用藥物病患都會擔心,每天服用動輒五六種以上的藥物,長期下來會不會傷肝、傷胃、傷腰子(腎臟)、會不會造成習慣性、依賴性?其實具有腎毒性的藥物種類並不多,然而大家會有這種疑慮,主要是來自許多藥物因為常被濫用而產生腎臟傷害所致。現在就常見的問題討論如下:

預防糖尿病腎病變的重要性

非類固醇性消炎止痛劑廣泛的存在於感冒藥、各種成藥、甚至混雜於中藥中。因為效果迅速、藥效強大,所以很多人平時常依賴它來緩解疼痛。消炎止痛劑容易造成胃部疼痛,甚至出現潰瘍、穿孔等併發症是眾所皆知的;然而這些消炎止痛劑對腎臟有相當強的毒性,卻總是被忽略。長期服用的結果有可能會造成下肢水腫、腎臟急性衰竭。因此腎臟病患服用消炎止痛劑時,務必確認是在正確適應症及醫師診斷下,使用上仍以短期為佳。

類固醇是仙丹還是毒藥

類固醇在台灣被濫用於治療筋骨酸痛,類固醇有月亮臉、水牛肩、皮膚變薄、四肢瘦小、腹部肥大、肌肉無力、骨質疏鬆、消化道潰瘍、高血壓等副作用。然而治療腎炎最常開立的藥物還是類固醇,因此有病患常在治療過程中因害怕副作用而自行停藥,反而觸犯治療的最大禁忌 - 突然停藥。要避免類固醇的副作用有幾個原則:

  1.  盡量縮短使用期 
  2. 盡量避免在一日內多次使用
  3. 減量要慢
  4. 隨時小心副作用

謹慎使用中草藥

台灣民眾普遍有使用中草藥的習慣,也常常認為中草藥為天然植物而忽略其傷害。中藥馬兜鈴酸腎病變的病患往往在三到六個月內,腎臟會由正常到完全損壞而產生萎縮,甚至往後追蹤發現,將近有半數患者會有癌症的出現。因此衛生福利部於民國 92 年全面禁用含馬兜鈴酸中藥材及其製劑包括:馬兜鈴、青木香、天仙藤、廣防己、關木通、細辛、威靈仙。因此呼籲大家,藥物都要經過合格的醫生處方且嚴格遵守醫師指示,請勿再相信偏方或是來路不明的藥物。
生機飲食雖然不是藥品,但是食用過多也會造成腎臟傷害,例如:牧草、菠菜等植物中富含有草酸鹽,過量會沉澱在人體腎臟當中導致腎功能受損。對於腎臟疾病患者,鉀離子過高的水果(蕃茄、奇異果、葡萄柚、哈密瓜、香瓜、草莓、楊桃、香蕉、芭樂、柳丁、奇異果)、乾果類(花生、核桃)或全穀類(小麥胚芽、糙米)高磷食物,都要小心限量食用。

藥物和毒物本是一線之隔,唯有小心用藥,遵照醫師指示才能確保療效及自身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