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是體內廢物及藥物代謝的重要器官,所以全身系統性疾病或是不適當藥物使用,皆會損傷腎臟。除了遺傳性的腎臟病變之外,造成腎臟功能損害的原因大致可以分為下列幾類:
1.慢性疾病導致的腎臟病變
包括糖尿病、高血壓及高尿酸血症等慢性病皆可能引起腎臟功能損害;尤其是糖尿病患罹病十年以上,約有三分之一的病人會產生腎臟功能減退的現象。有這些慢性疾病的病人一定要積極治療,可以避免或減緩腎臟功能的下降。
2.免疫性的腎臟病變
人體內的免疫系統如果功能失調(自體免疫疾病),無法區分自體免疫或外來病原,進而攻擊自己的腎臟時就會導致腎臟功能損害。治療上須使用類固醇及免疫抑制劑,而且必須長期追蹤治療。
3.不當服用藥物導致的腎臟病變
部份止痛藥、部份抗生素及重金屬可能會影響腎臟功能。慢性腎臟病患在使用這些藥物時須調整劑量,以避免可能的損害。有更多的藥物及偏方,對於腎臟功能的影響仍然不清楚;但是很多病人自行服用藥性不明的偏方或濫用止痛藥物,往往造成腎臟嚴重的損壞。因此避免不當服用此類藥物是最好的治療方法。
4.尿路阻塞導致的腎臟病變
泌尿道結石、狹窄及膀胱尿液滯留皆可能影響腎臟功能。許多慢性尿路阻塞的病人,僅注意疼痛的有無及排尿量的大小,而忽略了腎臟功能的損害。
5.遺傳性的腎臟病變
少數的腎臟病變是由遺傳而來,如多囊腎等家族遺傳疾病。
腎臟功能會受系統性疾病的影響,腎臟功能受損時,早期並無明顯症狀,前述族群容易罹患腎臟病,一定要定期追蹤腎臟功能,積極治療,避免或減緩腎臟功能的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