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往醫院檢驗中所謂的「腎功能」或「尿毒指數」通常是指血中尿素氮(BUN) 及肌酸酐(Cr) 的濃度。然而用血中尿素氮及肌酸酐來評估腎功能都有其不足之處。例如在早期腎功能喪失時,肌酸酐上升有限;也就是說正常範圍的肌酸酐並不代表腎功能一定是正常的。此外,以血中尿素氮做為評估腎功能更容易受其他因素影響,例如高蛋白飲食、腸胃道出血、感染、水分缺乏、服用類固醇藥物等;所以臨床上較肌酸酐更不常使用。
腎功能指標是以測量每分鐘有多少血漿經由腎絲球過濾,也就是腎絲球過濾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GFR) 來表達為佳,其正常值約在 100 ml/min 左右。估計腎絲球過濾率可使用的方式如下:
1. 肌酸酐清除率:留二十四小時尿液,測量尿中肌酸酐及血中肌酸酐加以計算。
2. 以血中肌酸酐換算預估腎絲球過濾率(estimated GFR, eGFR):目前有 Cockcroft-Gault 公式及 MDRD(Modification of Diet in Renal Disease) 兩種公式可供使用,以後者較常用及準確。
由以上得知,腎友們要知道的是自己的 eGFR 是多少,而不只是尿素氮(BUN) 及肌酸酐(Cr) 而已。一旦 eGFR 小於 60 ml/min/ 1.73 m2 時(慢性腎臟病第三期),會建議定期檢查腎功能。若 eGFR 小於 30 ml/min/ 1.73 m2(慢性腎臟病第四期),請務必持續腎臟科門診追蹤治療。
計算腎絲球過濾率,只須知道自己血液的肌酸酐數值、年齡及體重,每個成人都可以自己計算,或者至台灣腎臟醫學會的網站(網址:http://www.ckd-tsn.org.tw/)輸入年齡、性別、體重、肌酸酐數值,就可以瞭解是否有慢性腎臟病與嚴重度。然而,計算的結果只能供您參考,臨床意義的判讀請務必與您的醫師討論,以得到正確的訊息。
3. 尿蛋白:檢查尿蛋白也是評估腎功能的要項。有蛋白尿的存在代表腎臟實質的受損,蛋白尿非但會影響腎絲球過濾率,也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因此要定期檢測。檢測方法有以試紙測驗、測定尿中白蛋白與肌酸酐比值、測定尿中全蛋白與肌酸酐比值等方法,一般可由最簡單方便的尿液試紙測定。
尿蛋白的檢查方法分為定性和定量兩種,比較精確的定量方法是要收集一整天小便中的蛋白排泄總量來測量,但是較麻煩且不易收集完全。定性分析是一般較常使用的方法,其步驟是試紙放入尿中,看試紙顏色的變化來判定,越多「+」代表尿中蛋白的「濃度」較高,但不一定表示尿蛋白排泄總量較多,需考量受檢查時尿液濃縮或稀釋的影響。
- 尿液檢查試紙定性結果常分為:
1. negative 陰性(表示尿蛋白濃度少於 10 mg/dl)
2. trace 微量(10-20 mg/dl)
3. + (30 mg/dl)
4. ++ (100 mg/dl)
5. +++ (300 mg/dl)
6. ++++ (1000 mg/dl 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