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要維持身體水分的平衡,我們每天所喝的水及所吃的鹽大部分都從尿液排泄。尿液是血液從腎臟過濾,保留血球及蛋白質等大分子後所形成的,每一天從腎臟過濾的水分有 180 公升,但是每一天的尿量只有2 公升,也就是腎臟每天重吸收了 99% 的水分;事實上腎臟每天也重吸收了 99% 的鹽分。腎臟會適應環境的變化,產生的尿量及排鹽量會隨著喝水量及吃鹽量的多寡而增減。

一個人限水或脫水時,尿液的濃度會上升(濃縮),而多喝水時,尿液的濃度則會下降(稀釋),但是尿中出現葡萄糖(例如:糖尿病)、蛋白質(例如:蛋白尿)及放射線檢查所使用的顯影劑等也會使尿液的濃度上升。但嚴重慢性腎臟病病人的尿液會失去這種功能,亦即不論病人喝多少水或吃多少鹽,他的尿液永遠都是等張的(既不能濃縮也不能稀釋),這種病人的生活就好像喪失調節機制:喝水太多會水中毒(低血鈉),喝水太少則會脫水(高血鈉);吃鹽太多會水腫或高血壓,吃鹽太少則會低血壓或休克,由此可見水分及鹽分對於人類的重要性。